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过河卒

第七十三章 那烂陀

  • 作者:莫问江湖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6-09 15:41:56
  • 字数:7672

不过随着五代大掌教离世,六代大掌教上位,一直被五代大掌教强势压制的世家大族开始反弹。

虽然张家和李家的恩怨由来已久,但是以张、李为首的世家大族一直有个共识:他们这些“道门贵族”是道门的建立者,尤其是张家、李家这种带资入股的原始股东,更是以道门的主人自居。

什么是下?

真正出身贫苦,哪怕被道门分配到真正的基层位置,那也要好过自己过去的生活,也算是“上岸”了,不仅没有那么多的不满,反而还觉得满足。

那些后来起势之人,或者寒门子弟,不管位置多高,都不过是道门的“管家”。这种思想深入骨髓,所以寒门子弟位置再高,也是说杀就杀了,反倒是世家子们总能网开一面,最多就是终生囚禁。

不下,是因为这类道士还不是最底层,生活优渥,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真让他们去偏远地区的底层道观,他们还觉得委屈,认为是明珠暗投,认为道门埋没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开始讲文人风骨,大谈道门黑暗,本质上就是觉得自己卖身还没卖出一个好价钱,道门是不识货且恶意压价的黑心买家。

什么是上?

家里给铺路,自身带资源。比如道门三秀。这类人有意愿也有能力出成绩,所图甚大,爱惜羽毛,不会整天问自己如履薄冰能否走到对岸,反而更愿意做事,不怕做错事,反正有家族托底,有足够的试错空间。后期的齐玄素也是这个状态。

不知多少人混了一辈子都混不上一个九品道士,到死也是个道童。有些人退隐时也不过是个七品道士。

齐玄素起步就是七品道士,更没有在偏远地区的基层道观干过,与普通道士相比,齐玄素其实算是精英,万象道宫出身,直接进入天罡堂。所谓的“寒门”和“泥腿子”,那只是世家子对齐玄素的看法,不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毕竟世家子们就算什么也不干,单纯混日子,最低也是四品道士,比如张玉月。

时至今日,道门的寒门已经不是过去的寒门了,过去寒门是指那些不如士族的耕读之家,能够供养脱产的读书人,比起普通百姓仍旧要强出许多。如今的寒门就是指贫寒的家庭,贫苦子弟。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佛道之争还是以道门取胜而结束,昆仑和玉京又在广义上的西域范围内,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所以道门必然要将佛门驱逐出去。

之所以道门内部许多人认为道门没能取得佛道之争的胜利,是因为道门未竟全功,既没有让佛门像儒门那般沦为道门附庸,又没能彻底消灭佛门,留下了隐患。

这无疑是高标准严要求了,也可以看出道门之人的骄傲心态,小胜就算输,中胜不叫赢,只有大胜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在道门实控西域范围之外,才是西域佛门的势力范围,“西域”二字已经有些名不副实。

没有七娘的“齐玄素”们,其实是道门内部一个十分尴尬的群体,不上不下。

不上,是因为其出身家族没有托底的能力,不具备运作的能力,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靠自己,或者看运气。

两派时常斗法,五代大掌教时期,道门对佛门内部的投降派,或者说亲道门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所以此时期亲道门派占据了上风。

一大派系便是投降派,主张承认失败,承认佛门不如道门,像儒门那样依附道门,以换取处境的改善。

另一大派系就是激进派,主张不择手段反击道门,复活佛主,进行第二次佛道之争。包括且不限于联合萨满教、圣廷、天门等外部实力,支持南洋佛门、凤麟洲佛门掀起大规模攘道行动,以及支持灵山巫教、知命教等隐秘结社势力等等。

不过五代大掌教是个例外,这个普通百姓的儿子竟然强按着三大世家的脑袋走上了道门的至高位置,并且建立了仅次于玄圣的功业。这怎么能允许呢?一个管家竟然成了主人,这不是倒反天罡吗?你想要干什么?

至于齐玄素,算是半个例外,他当然不是世家出身,可他没有五代大掌教的本事,谈不上白手起家。不必避讳,也不必往自己的脸上的贴金,他的第一步就是仗了七娘的势,靠着裙带关系才能出头。

道门总体上的逻辑便是:世家子们负责接班,一代传一代,是上层架构。贫苦子弟们负责勤勤恳恳干活,是下层架构。

道门不太需要所谓的中层。因为还有一些上层世家子会竞争失败,被淘汰下来,他们会占据一些中层位置。也要给底层的贫苦子弟留下晋升的通道,给个盼头,给点希望,他们才会更努力地干活,晋升的贫苦子弟也会占据一些中层位置。

如此一来,还能剩下的中层位置就不多了。

这些不上不下的,论资源论家底,比不上世家子。论吃苦耐劳搞竞争,又比不过下面的贫苦子弟。于是只剩下满腹的牢骚。

从这一点上来说,七娘对于齐玄素真就是再造之恩,是她厚着脸皮出面找东华真人,找慈航真人,给齐玄素铺路,把齐玄素当儿子看,让别人都认为齐玄素是姚家义子,这才使得道门世家们把齐玄素看作是半个自己人,给予相对平等的待遇,没人分润他的功劳。否则齐玄素立再多的功,也升不了这么快。

待到齐玄素与张月鹿完婚,那就真成了道门世家的一员,已经跟寒门子弟没有太大关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又是一种现实。

所以,齐玄素才会这么感激七娘,把七娘当亲娘,还是那句老话,亲儿子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相比较起来,七娘克扣一点钱财,那简直就是微不足道,多少人想跪着送钱,都没这门子。

在这种架构下,五代大掌教作为一个寒门子弟,能够突破重围,直接杀到大掌教的位置上,并且还骑在了三大世家的头上,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猛人。

五百年有圣人出,五代大掌教就是道门的圣人。

所以齐玄素是自愧不如的,张月鹿是十分推崇的。

三大世家对于五代大掌教的反攻倒算也是必然。

于是道门内部掀起了全面否定五代大掌教的风潮,使得五代大掌教时期的许多政策无法得以正常延续,也包括支持佛门内部的亲道门派。这使得佛门内部的激进派开始抬头。

若不是后来六代大掌教后知后觉地“反水”,三师也意识到打倒五代大掌教会极大动摇道门根基,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否则今日的道门到底是有几代大掌教,那还很难说。

不过也是为时已晚,佛门内部的激进派气候已成,很难压制了,所以自六代大掌教以来,佛门各种动作不断,除了隐秘结社势力之外,也爆发了西域战事和凤麟洲战事。虽然凤麟洲的攘道派是以天门为主,但凤麟洲佛门同样参与其中,两家可是有着神佛习合的密切关系。

西域的秋风漫过了荒漠和戈壁,掠过了雪山和高原,最终卷着落叶回荡在那烂陀寺中。

那烂陀。

这是《大齐西域记》的终点,也是万僧来朝之地,藏有千万册佛经,真正的佛门祖庭。

一名袒露着胸膛的年轻僧侣走进大殿。

这里有万盏金灯,层层罗列,沿着四周墙壁一直蔓延向极高的穹顶,只是穹顶位置反而没有任何灯光,只有一片黑暗。

在大殿正中有一座金色大佛,在煌煌灯火的照耀下,金身璀璨。

大佛前的蒲团上坐着四名老僧,从衣着上看,他们的地位相当不低。老僧们皆是双目低垂,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年轻僧人向四名老僧行了一礼,将一封信函送到为首老僧的手中,然后便退至一旁。

为首老僧睁开双眼,看完手中信函,说道:“道门大选的时间已经定下了,最迟不晚于明年上元节。”

另外一名老僧问道:“我们支持谁?”

为首老僧道:“我们谁都不支持,因为不管是谁上台,情况都不会有明显改善,我们要的是不确定性。只有大掌教的不确定,才会把道门的大部分精力牵扯在内部,而不是外部。若是大位早定,则会让道门的注意力转向他处。”

“我们要确保清微一派和东华一派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有明显优势。”

“双方越均衡越好,越是均衡,输掉的那一方越是不甘心,不承认大选结果的可能也就越大。只要有一方不承认大选结果,那么就只剩下最后的手段,即付诸于武力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道门内乱,我们需要三道见血。”

“只有道门乱了,我们才有趁势而起的机会。”

“现在裴玄之明显占据优势,这是不允许的,我们要通过外力扶持李无垢,确保双方回到同一水平线。”

“西域是全真道的地盘,也是裴玄之最大的成绩所在,凤麟洲则是李无垢最大的成绩所在。”

“所以,我们要通过凤麟洲佛门确保凤麟洲不乱,同时西域必须要乱,一来一去之间,方能平衡。”

「尽量恢复并保持二更,不过不建议等。」

如今都说齐玄素有着相当丰富的基层经历,可这个“基层”也看跟谁比,跟世家子相比,齐玄素起步的确很低,可与真正的基层道士相比,齐玄素的起点已经是他们的终点。

可从佛门视角来看,当年的佛道之争,无疑是佛门一败涂地,中原佛门覆灭,西域佛门被迫一退再退,南洋佛门、凤麟洲佛门也陆续失败,最终变为全面失败。虽然中原佛门后来又重新建立了,但实际上是个花架子,就好像一块画着华美建筑的牌子,从正面看,还像模像样,可从侧面看或者从后面看,什么都没有,甚至连金玉其外都算不上。

佛门的失败使得佛门内部的两大派系开始崛起。

阅读过河卒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