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738 只不过是略微出手

  • 作者:鲸鱼禅师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6-11 01:08:21
  • 字数:10710

但至少这次没有“自由派”敢冲“计划经济”四个字指指点点,首先多媒体会议系统不算个事儿;其次安独秀是真他妈的秀;最后,得罪了“安掌门”的首席真传大弟子还想跑?

这也导致了没人敢把这套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推广、投放,往读作“计划经济”实则“摊派经济”的形式上去靠。

也是因为“华东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总体项目沟通机制,让中央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前“紫金科技”白嫖了超算算法,也是有这方面的补偿。

只不过很显然张老板是条懒狗,根本没有鼓励“紫金科技”集体加班为国家献礼的想法。

张浩南可不讲什么原则,也没有任何组织感情,喊他两声“张浩南同志”,他就真当别人是“同志”了?

那不是一两百亿的规模,那是一万个亿朝上的规模,捞钱固然凭本事,但想要坏事儿,对不起,得罪的可不是一家厂或者一个领导。

整个框架下的“论功行赏”,全是中央的工作小组进驻。

张浩南只是给杠杆背书,他不是给官僚们的“晋升之路”背书,所以这个阶段咬人最狠的,是官僚们的内部同类。

会议上文字内容全部略多都没问题,总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以及政府监管单位等等,线上沟通在主要数据上没有大误差,最后就是一个传真加签字盖章的事情。

一场会议百分之九十五的内容都是图画加语音,效率非常高。

而且县级市以下单位想要玩“小鬼难缠”手段,在整个大基建框架下,是行不通的。

研发时间跨度比较长,整个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安独秀本人,本来也没想过能赚到多少钱,但因为“华东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基建项目提前上马,为了方便各地政府、工程部的快速沟通、高效传达。

于是就以“战略备份”的形式,建立了“政企-工程项目部”的会议系统统一,两江工业大学去年今年一共进账两千四百多万,已经提前回本。

安独秀也凭此再拿了一个国家进步奖,同时也因为这个多媒体会议系统是基于“政企-工程项目部”的总体开发,也让中科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桥镇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是由两江工业大学、建康理工大学、嘁哩喀喳以及花瓣公司联合研发,主要硬件专利由嘁哩喀喳和花瓣公司共同持有。

开一场会,比如说“海岱推土机”的排产下线已经完成,运输环节也已经搞定,如果项目工程部迟迟没有接受,那责任方就是项目工程部及当地政府,具体是哪一级,那不是“海岱推土机”要考虑的,它只管收钱就是,不需要参与扯皮。

“踢皮球”少一方,那剩下谁,谁就尴尬。

毕竟这玩意儿咋说呢,扬子江两岸只要富起来的农村,就没有单打独斗的,全靠集体力量、组织力量,当然那种富到上新闻的,就要考虑“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哲学问题。

这里面的“槽点”非常多。

因为一向以胆子大敢说的“翰林”们,完全不敢狗叫那就是“计划经济”,只能说是“具有华东特色”。

风平浪静,岁月静好。

海岱省的省府大院也调试了作为备份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其余地级市其实并不多,但是像“沂水重工”、“齐州二重”等等大型装备生产制造企业,都是有的。

这活儿,怎么论也不应该是“紫金科技”,而是“幻想”公司。

于是也导致了在工作小组提到“具有华东特色计划经济”时,中科院保持了缄默,因为说对说错都是错,容易误伤“现金奶牛”。

不过有一点挺不错的,中科院也觉得走这种“政企-项目工程部”三角沟通模式,可以小范围地推广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软硬件。

但只有中科院,想要让张老板配合,可能性就是零。

没钱免谈。

有钱赚,张老板动力那是相当的足。

哪怕只是卖白菜,他也是兴致勃勃。

不过几个亿的生意,对张老板而言,就是鸡肋,所以让徐主任亮个相,继续刷一下脸,必要时候,又可以让徐主任出差去海岱省交流。

徐振涛的问题就是太过类似老派干部,当官的技术差了一些,有时候也不知道该说是好还是不好。

“老板,调试好了。”

“嗯。”

大桥镇的会议室,除了镇资管理公司的诸葛进喜,其余大桥镇政企干部都没有参加会议,级别不够。

有行政级别,也有保密级别。

沙城农业局的陈文林晚到了一会儿,进来看到张浩南穿着大衣躺椅子里面磕松子,鼻子嗅了嗅:“张老板,啥地方产的?有点香啊。”

“蒙兀省的,老徐家里搂的。”

“还有没有?”

“自己抓。”

衣服口袋一扯一提,陈文林也不客气,抓了一把也跟着磕起来,丰富的油脂让陈文林连连点头:“好货色啊,能批一点过来沙城农贸市场吗?”

“想太多啊,难弄的,当地打‘松塔’不轻松的,产量上不来。”

“现在批发也要六块一斤,就是运出来太难。要是开条铁路进山,就省力了。”

陈文林聊松子的原因,是他下半年都在跑坚果类的副食增收,其中大头是点心制品,包括了蛋糕、冰激凌等等制品。

蛋糕这个大品类,不是只有厂房,还有个体户,刘谌在江右省做了一回“清汤大老爷”之后,临川市下辖有个小县城叫泸溪县,主动邀请刘谌过去考察了一番。

因为确实很诚恳,所以刘谌在去年二次考察完柑橘类种植基地的总体区划之后,就顺路去了临川市。

路不好走,不过当时刘谌也熟悉了路况,摇摇晃晃过山过水的,还真就在泸溪县呆了好些天。

这是个人口小城,资源配置也非常一般,但好就好在人口少,一个行业专精,就能养活一个县城。

本地从事烘焙制作的已经成了规模,但并不正规,各种小作坊、个体户比比皆是,而且多有去松江、余杭等城市开蛋糕店的风气。

从提振家庭收入来看,整体还是不错的。

可要是就这样,刘谌敢断言,未来必定会被工业化生产流程冲垮。

不过很显然,泸溪县有个年轻副县长,也有这样的远见,所以他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开创首个“城镇供销合作社”。

当然毫无疑问的,这是“沙食系”内部的框架。

以泸溪县的实力,想要独自完成烘焙类产业的工业化改造、品牌化建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泸溪县,就是临川市、江右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也是不具备竞争力。

政治经济强势的省市,不管有意无意,都会滚雪球一般地壮大。

在没有更高层级的国家级战略以及国家级超级企业介入之前,是不可能抗衡这种趋势的。

所以这个副县长的思路,让刘谌很是惊讶,以至于后来刘谌回到姑苏之后,还时不时鼓励对方读他的研究生。

刘谌甚至还专门帮对方开了课题,爱才之心在整个赣东、赣东北的经济学学术圈都传遍了。

而具体到操作上,刘谌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先从整个产品线的配套上入手,先建立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及摸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

这就有了坚果类副食增值增收的方案,只不过泸溪县体量太小,不太可能建立“姑苏产业园”或者“两江工业园”,因此还是要借助企业为载体。

“大桥食品”和“大桥工业园”是主要合作方,沙城市政府农业局则是在“华东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基建框架下,提供了市场咨询、产销沟通的技术支持,又在姑苏市农业局的建议下,通过姑苏市和临川市的政府对接,建立了规模不算很大的岗位就业路径。

原本临川市政府兴趣不大,但因为能创造就业,于是也就对泸溪县的自力更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当然总体上而言,多少还是临川市要占一点泸溪县的便宜,只不过这点儿利益来去,对刘谌、陈文林等人而言,无伤大雅,也懒得计较。

“张老板,这趟海岱省的白菜,有啥说法没有?”

“能有啥说法,不就那几招嘛,你又不是没见识过洋人不要脸起来,其实一点底线都没有。更何况南朝鲜人只是洋人的狗,脸本身就没有。”

调试线路的时候,海岱省那边已经能看到大桥镇这边的画面,张浩南坐那儿的形象,瞬间将会议的气氛拉低了不少。

从组织到“有活力社会团体”好像就差这么一个人。

“张总旁边的是谁?”

“陈文林,沙城农业局的局长,很有水平。‘大桥养猪场’在江北地区的推广,他出力很大,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也很出彩。”

“崇州市那个外沙港剪彩,我好像见过他啊。”

“噢,邱少飞跟他关系很好,好像是同学还是什么,这个要回头问一问。”

齐州这边农业厅的人多了一些,还有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老相识了,有画面的时候,张浩南还招了招手算是打招呼。

其实齐州这里看到陈文林跟张浩南磕松子聊天,特别好奇两人在讨论什么,要是知道一鳞半爪的,少不得又是流水一般的钞票。

“那你是要包销?”

“包销啥啊包销,‘大桥食品’本身就有一个产品线在推广,之前做冷链冷藏冷冻测试,除了鱼肉海鲜,还有低温保存的酸奶和泡菜制品。”

“嗯?”

陈文林一愣,“川式泡菜?”

“对。南朝鲜的辣白菜总量没多少的,与其浪费时间为了那几个亿,还不如盘活现在的国内市场。战略部做过大区快餐饮食调查的,过去十五年,地方特色快餐饮食,基本都在被‘江湖菜’占领。就是我们常见的辣味川菜。”

“倒也好像确实有这种现象。”

“行业发展肯定有高峰有低谷的,‘江湖菜’会因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而后衰退,地方特色又会重新抬头,这个呢,主要还是看经济发展。现在因为普遍工业区饮食消费人群,是外来务工人员,这跟人口流动趋势是直接挂钩的。那么有了这个基本规律,南朝鲜的辣白菜市场,跟工业区务工人员消费市场比起来,不值一提的。”

“我记得川南有个酱菜厂,十几年前就有五六个亿的规模。”

“你没记错,确实是的。不过过去运输条件困难,金沙江跟扬子江虽然是同一条长江,但通航能力根本不是一回事。只能靠铁路公路,川南地区的行业话语权……不能说没有吧,但基本等于没有。”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当地省内的斗争,倘若有类似“五粮液”这样的企业,地方政府的狗叫权,肯定要大一点。

但酱菜厂肯定没办法跟“五粮液”相提并论,自然就丧失了话语权,连带着也伤害到了其在行业内的发展状况。

可以这么说,机会其实已经错过了。

现在赶上好时候的,是成为直辖市的山城,在酱菜领域,卖榨菜就能稳住一部分城市就业和农村家庭生活水平。

“那现在是在‘大桥食品’开生产线?”

“这个随意的,老徐这个月跑一跑,到时候在郁州、彭城都可以直接改造厂房。我跟巴蜀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也有战略合作,原本只是谈了白萝卜的泡菜品牌开发,现在无非是增加一个大白菜。”

“那南朝鲜那边……不出口了?”

“稍微弄个几千吨或者几百吨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张浩南突然笑得有些让陈文林害怕,“你也不想想的,过年白菜不卖掉,开春是要废了不假。但是你南朝鲜过年没白菜吃,我就不相信南朝鲜政府法力无边,能凭空变出来。”

“……”

陈文林没想到这一茬,想想也是,吃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是“硬需求”,那怎么会是卖方着急呢?

海岱省内部不应该不清楚啊。

陈文林略作思量,就心中有数了,不过别人家的“家务事”,他也不会去管,更不会去多嘴。

不过他想过之后,差点笑出来,他估计海岱省内部有些人压根没想到,会有人直接去找张老板打个商量,更没有想到张老板对于这种级别的出口贸易,不过是略微出手即可。

根本谈不上什么麻烦,跟内部大市场的开发比起来,怕是整个南朝鲜都无法纳入“沙食战略部”的考量。

陈文林敢断定,跟南朝鲜人合作的某些家伙,现在估计已经在跳脚,甚至内部狗咬狗了。

两人正聊得起劲,徐振涛捧着茶杯问道:“你刚才讲的川式泡菜,省内预计市场多少规模?”

“一年八千万斤。”

“多少?!”

“人均一斤多,有啥问题?”

“不是,你说的是泡菜啊,不是新鲜蔬菜,哪可能四万吨?!”

“你什么水平跟我狗叫?我说八千万斤,就是八千万斤,没有八千万斤,多出来的我全家这么多人张嘴吃掉可不可以?”

“伱叼,你老卵,老子不跟你攀谈。”

徐主任脸一黑,懒得再去跟这畜生说话。

而陈文林则是眼珠子都鼓在了那里,“张老板,真的假的?”

“这还有啥真的假的,两江省是不是七千来万人?”

“嗯……是。”

“人均一斤多,是不是八千万斤?”

“……”

陈文林犹豫了一下,半晌,他还是点点头,“倒也是。”

“那不就结了。”

张老板两手一摊,感觉陈局长问的问题水平很低啊。

“……”

什么叫那不就结了?!

不是,生意是这么做的吗?

账是这么算的吗?!

陈文林一时间无语了。

(本章完)

因为这次华东的大基建,修桥铺路之外,还有装备生产,推土机、挖机的需求量,可以通过多个省份之间的政企联合会议进行沟通。

尤其是“龙芯”这颗处理器刚刚通过验收,达到了五年前的国际先进水平,这让手头有点小钱的中央,开始琢磨着是不是搞一搞局部的软硬件完全自主。

中央也有工作小组算了一笔账,照“华东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基本建设大市场规模,在具备一定市场统一能力情况下,这种具有华东特色的“计划经济”,完全可以养活一个通用处理器设计公司,一個桌面系统开发公司……

阅读重生的我没有格局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